计算机网络

1.1 .1初识

概念

基本概念:

  • 网络: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。

  • 互联网: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。

  • 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。

  • 计算机网络:是一个将分散的、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(iOS,Android,Windows,masos),通过通信设备(路由器)与线路连接起来,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。

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的、自治的计算机集合。

互联-互联互通。

自治-无主从关系

功能

1.数据通信(连通性)☆☆

2.资源共享 (硬件,软件,数据)☆

3.分布式处理(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)

4.提高可靠性 (替代)

5.负载均衡

……

组成

1.组成部分:硬件、软件、协议

2.工作方式:

————–边缘部分(C/S方式、P2P方式)

————–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

3.功能组成:

  • 通信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
  • 资源子网 实现资源共享/数据处理jsjwljg

分类

1.按分布范围分 :

广域网WAN,(交换技术)

城域网MAN.

局域网LAN(校园网是由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的)(广播技术)

个人区域网PAN

2.按使用者分

  • 共用网(电信、移动)
  • 专用网(政府、军队、银行)

3.按交换技术分:

  • 电路交换
  • 报文交换
  • 分组交换

4.按照拓扑结构分:

tpjg

网状结构通常应用于广域网

5.按照传输技术分:

  • 广播式网络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
  •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路由选择机制

思维导图:

jswwlswdt

1.1.2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

相关组织

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——————-OSI参考模型、HDLC协议

国际电信联盟 ITU ——————–指定通信规则

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—–学术机构、IEEE802系列标准、5G

internet工程任务组 IETF———— 负责因特网相关标准的指定 RFC XXXX

思维导图:

ZZ

分类

法定标准:由权威机构指定的正式的。合法的标准 OSI

事实标准:某些公司长时间产品占主流,产品中的协议和技术成了标准。 TCP/IP

RFC(Request for Comments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因特网标准的形式

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标准的四个阶段:

(1)因特网草案(Internet Draft) 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。(邮箱:rlc-editor @rfc-editor.org)

(2)建议标准(Proposed Standard)从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。

(3)因特网标准(Internet Standard)

1.1.3 速率相关的性能标准

速率

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比特率

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数据位数的速率

单位是b/s,kb/s,Mb/s.Gb/s,Tb/s

单位 换算 存储容量
1kb/s = 10^3b/s 1KB=2^10B=1024B=1024*8b
1Mb/s = 10^3kb/s = 10^6b/s 1MB=2^10KB=1024KB
1Gb/s = 10 ^3Mb/s = 10^6kb/s = 10^9b/s 1GB=2^10MB=1024MB
1Tb/s = 10^3Gb/s = 10^6Mb/s = 10^9kb/s = 10^12b/s 1TB=2^10GB=1024GB

带宽

在计算机网络中,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,通常是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“最高数据率”。

(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)单位:b/s,kb/s,Mb/s.Gb/sdk

吞吐量

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(或信道、接口)的数据量。单位b/s,kb/s,Mb/s等。

吞吐量手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频率的限制。

1.1.4 时延、时延带宽积、RTT和利用率

时延

指数据(报文/分组/比特流)从网络(or链路)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。也叫延迟或迟延。

单位:s

分类:

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排队时延 处理时延
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,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 等待输出/人链路可用 检错、找出口
发送时延=数据长度/信道宽度(发送速率) =信道长度/电磁波在此信道上的传播速率

高速链路:发送速率提高

时延带宽积

时延带宽积=传播时延×带宽

​ bit s b/s

又称为: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

即:“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” 容量

往返时延RTT

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,到发送方接受方的确认(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),总共经历的时延

RTT越大,在收到确认之前,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。

如何查询往返时延

在cmd命令行中输入ping命令:

eg:ping www.baidu.com

ping

时延最短33ms,最长37ms,平均34ms

RTT包括

  • 往返传播时延=传播时延*2
  • 末端处理时间

利用率

  • 信道利用率=有数据通过时间/(有+无)数据通过时间
  • 网络利用率=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

时延和利用率的关系

shiyan

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,当利用率趋近于1时,时延急剧增大,就像堵车,车道利用率达到最大,但车速十分慢,通过一定路程所需的时间变大。

总结型思维导图

RTT

1.2.1 分层结构

为什么要分层?

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:

  •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的通路进行激活。
  •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
  •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,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
  •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,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。
  •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。
  • ……

这些问题分解成小问题,一个一个逐步解决。

怎么分层?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。

我要品尝一瓶葡萄酒,从网上买。

  • 未包装葡萄酒(实体)(1)
  • 商家在葡萄酒周围塞满棉花(2)
  • 商家进行装箱并邮寄(3)
  • 我收到箱子后打开外箱(4)
  • 取走棉花(5)
  • 品尝葡萄酒(6)

实体

每一层的活动元素叫做实体,如(1)、(6)都是酒。

(1)和(6)都在同一层,是对等实体

协议

指一系列的规则或者约定。

比如二层的棉花如何塞,三层的葡萄酒应该如何装箱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协议是水平方向的。只有对等实体才有协议。

接口

没两层关节位置叫做接口。

服务

每两层之间提供的东西叫做服务。

在计算机网络中,上层使用下层服务。换言之,即下级要为上级提供服务。

分层基本原则

  •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,每层值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。
  •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,易于理解,相互交流尽可能少。
  • 结构上可分割。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。
  • 保持下层上层的独立性,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
  • 整个分层结构一个能促进标准化工作。

正式认识分层结构

上面用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粗糙的定义,接下来给出各个概念的标准化定义。

实体

第n层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。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.

协议

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。【水平】

  • 语法: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
  • 语义: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
  • 同步: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

接口

也叫(访问服务点SAP):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。

服务

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【垂直】

SDU

SDU服务数据单元: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。

PCI

PCI协议控制信息: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。

PDU

PDU协议数据单元: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。

PDU